大西安,需要一个新的航空梦
西安航展来了,西安再次为飞机而兴奋。
不久前,也有这么一次。
国庆阅兵
“国庆阅兵,只要是天上飞的,几乎都和西安航空基地有关系……”
西安确实可以不低调,因为陕西是无可争议的航空产业第一大省,是全国唯一的具有两个整机研制生产企业的省份。产业资源、资产规模、生产总值、人才总量和各级成果均占全国1/3左右, 而且这些航空产业资源,多数集中在西安,有非常好的产业聚集度。
国庆阅兵中万众瞩目的空警2000、运20、轰6系列机型都在西安生产,其他参加阅兵的飞机也要来西安试飞。
对于航空迷来说,可能会觉得国庆阅兵给飞机的戏份还不够多,还远远没有“看饱”。这不,西安航展(201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来了。10月17日-21日,5天时间,200多架飞行器,各种飞行表演和专业展览展示,西安航展会成为航空迷们的饕餮盛宴。
在航展热烈气氛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对航空产业的炽热追求。
201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开幕式
(图片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
全球航空产业正在面临市场与技术的大变革。
根据波音和空客公司2019年最新预测,到2029年中国的民航客机数量和民航机场数量都将翻倍,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10年间将新增3500架民航客机,总采购金额超过2万亿人民币;将新建超过220个民航机场,总投资额超过5万亿人民币。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航空市场,航空旅客将达到10亿人次。
2017年5月,中国商飞C919首次试飞成功;2017年9月,波音和中国商飞在中国舟山共同设立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2019年2月,空客在亚洲的首个创新中心落户深圳;2019年8月1日,商飞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成功完成首次试飞。
随着中国商飞的崛起,波音、空客、赛峰、罗罗公司等全球顶尖航空企业在中国开启了新一轮的投资扩产,加速带动全球航空产业链在中国的布局。
业界分析,未来的10年是中国从飞机采购大国转向制造大国的历史机遇。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规划建设航空产业,试图把航空产业当做优化升级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个省市已建立了超过100个航空产业园区。但受制于我国航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优质航空产业资源有限,民营资本参与度较低等因素,大部分的航空产业园还没引入具有产业聚集效益的大型企业,还没形成产业类型集聚特色,并面临过度规划和同质化竞争的挑战。
航空制造业被公认为是典型的“国际合作工业”,纵观世界著名航空制造企业,尚无一项大型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是由一家公司完全独立完成。
因此,国际大型航空企业不断对外转移零部件加工业务,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同时不断吸纳国际先进的制造技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西安早有丰富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飞)从波音系列飞机零部件生产开始,首次参与到全球航空产业分工当中。
“供应商承包”、“风险合作伙伴”的历史跨越,以航空工业西飞为龙头,以西安航空基地为载体,西安已占据了中国航空国际转包生产的半壁江山,成为了世界主要大中型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不可或缺的供应地。
而航空国际合作,也成为大西安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西安海关统计数据,大西安主要的航空产品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均集中在西安航空基地,年进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占到80%。
西安还新得一手好牌——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涉及的关联企业多、结转环节多等特点,综合保税区能够大大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度。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为国际航空产业向西安转移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和基础。
市民体验旋翼机 (图片来源:三秦都市报)
全球航空工业发生大迁移的同时,基于新科技变革的“航空智造”将带来更多变量。
众所周知,航空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典型特征,是国家科技、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空工业一方面进步巨大,但与国际先进航空制造业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部分领域存在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突出问题。
业界认为,依靠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有利于我国航空工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弯道超车。
“航空产业是一个非常庞大以及复杂的系统,如果要从设计和发展先进技术等方面开始,追赶西方航空产业,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从什么方向下手。”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安正教授认为。
他表示:“但我们正处于工业4.0时代,拥有了新的工具——大数据。同时,我们拥有庞大的航空市场,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如何将这些数据整合、关联起来,将零散的、片状的数据变得更加系统,让数据来引导我们,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引擎设计、做什么样的设计,要怎么样发展自己的技术、发展什么样的技术,是中国航空产业在工业4.0时代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去,我们做试制的时候,最难的就是做样件,一架新飞机的研发周期需要10~20年。有了3D打印,我们就可以免除做首件所需要的专用工卡具、刀具、模具等等,因此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可以快速做出首件来进行装配、试验、验证。”中国3D打印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西安交大教授卢秉恒院士认为,“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今年7月12日,美国GE航空集团在举办的百年庆典活动中,宣布旗下的GE9X发动机凭借单发超过60.9吨的推力获世界新吉尼斯记录,这台发动机里有304个零件是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
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燃油喷嘴,和主风挡窗框、中央翼根肋等大型复杂结构件都采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
我国已经成为与美国和德国同时将增材制造应用于航空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国家。
大数据、3D打印、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材料……“硬科技”集群演进让中国航空工业获得了“拐弯超车”的可能。
而抓住新技术变革机遇的关键在人。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科研机构、研发型企业,才能抓住这波航空工业的“硬科技机遇”。而从全球航空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更善于科技创新的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让中小型企业与核心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产业生态。
为了构建更富活力的产业生态,西安航空基地发起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西安航空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购地建厂”四位一体的创业孵化体系。
今年年初,全球十大孵化器运营机构之一的Founders Space在西安航空基地设立工作站,可以把西安航空基地的产业要素与Founders Space的海外资源链接起来,实现航空领域创新创业国际双向孵化的模式创新。
今年7月,西安航空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联合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航空基地分中心。
9月,西安航空基地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设一个集产业资源协同、智能制造、智能开发、实时物流、物联监测、航空产业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云平台。
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5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0个、市级工程实验室23个。已经培育形成拥有1200多家企业机构的航空产业集群,其中85%以上是民营和外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力也让西安航空基地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更富活力。
待飞 (图片来源:网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近日就新旧动能转换发表观点,其中提出要处理好“ 技术和制度的关系”。
他认为,技术进步要转化成生产力和新动能需要制度保障。技术进步往往会对制度、规则、法律提出新要求。如果不能主动对制度层面进行改造,让制度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发展,很多技术成果就无法转化为新动能。
全球航空产业迎来市场和科技的双重变革,中国航空制造业正在面对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大西安都市圈,该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全球航空产业的巨大版图上,涂下自己的重重一笔?
西安航空产业一方面资源雄厚,但另一方面,资源过于集中在“国家队”手中,民间力量还不强大、不活跃,西安航空基地实力还显单薄,迫切需要扩大朋友圈、拉大发展空间。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网络)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机场现有三座航站楼,现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共为36万平方米。机场设计能力为年飞行1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高峰小时32架次航班保障能力。
经济学者赵锐前不久发表《关中平原城市群可探索“前店后厂”模式》(点击标题可跳转阅读)一文,文中指出“西安作为单极核心城市,经济当量和产业规模的外溢能力还不够强大,同时又存在发展空间局促、产业布局分散等问题,向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功能纾解的主动性不强。”
赵锐建议西安学习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的发展经验,着力突破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传统空间格局,支持和倒逼西安及次中心城市“跨界拓展”,形成以要素互补、产业合作、经济互动为纽带的新型发展格局。
赵锐特别提出,可首先推动西安对渭南卤阳湖开发区实施托管,试点建设西渭特别合作区。
此次西安航展的飞行表演就在卤阳湖开发区的内府机场。卤阳湖开发区位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还拥有一个带4千米跑道的大型飞机场。
咸阳机场与内府机场地理位置
赵锐认为,推进西安渭南的产业融合,尤其是推动卤阳湖开发区加入大西安产业协作圈,既有助于解决西安的产业空间局促、用地指标紧缺问题,还能承接建设未来的西安第二机场,为西安航空产业的发展拓展出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去年航展期间,益读社发文《国内航空产业最强的西安,是要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点击标题可跳转阅读)就关注到西安第二机场的问题。
在航空“客运量”、“货运量”两项指标中,综合排名前10的内地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杭州、南京、郑州。这些城市大多有双机场,甚至是三机场。
广州、深圳、昆明、西安还没有第二机场,但广州已经开始规划建设第二机场——广州正果国际机场。昆明在《昆明城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对第二机场有了明确提法,已经有了备选地。西安的第二机场还没有进入规划。
机场建设、航线开拓、枢纽协同、产业聚集、产业补贴等等涉及多方利益协调,如果各方资源和目标不能有效聚焦,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么,能不能把西安的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和西安航空枢纽的建设需求结合起来,构建更高层次的目标协作体系,推出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的航空产业走廊呢?
西安航展,带来了眼球上的盛宴,更应该带来思想层面的聚焦,引发各界对西安航空产业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陕西、西安能不能以更高的格局,以更大的雄心,实现顶层设计和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让“西安第二机场”和“航空产业走廊”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西安集聚资源力量,参与全球航空产业竞争协作的利器呢?
该考虑考虑西安第二机场了……
作者简介
刘晓斌(Laoegg),资深媒体人,自媒体益读社创始人,新媒体传播、网络舆情引导、新闻宣传专家。
编辑:樊嘉旎
大阅兵中的陕西硬科技
陕西:大阅兵,我们这样低调秀骄傲
inKr
公众号ID:inKr123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